(網經社訊)今年315晚會,已遞交招股書的“啄木鳥家庭維修”平臺被曝亂收費,引起消費者廣泛關注與吐槽(詳見網經社專題:http://qjkhjx.com/zt/zmwy/ )。此外,“電訴寶”顯示 “萬師傅”、“魯班到家”等維修平臺也因類似問題屢被用戶投訴。
對此,中國人民大學風險資本與網絡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、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副教授馬玉榮在接受網經社獨家專訪時表示:
家庭維修平臺屬于平臺經濟范疇。平臺經濟是指通過互聯網平臺整合資源、撮合交易,促進供需雙方連接和互動,實現價值創(chuàng)造和經濟活動的一種新型經濟模式,家庭維修平臺符合這一特征。
平臺經濟這塊涉及到的法律主要是《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》、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》、《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》,例如,要提供真實準確的服務信息,不得欺詐消費者,對維修服務質量要承擔相應責任。存在一些監(jiān)管空白與灰色地帶,例如,服務質量標準難統(tǒng)一、維修人員資質監(jiān)管不足、價格監(jiān)管存在挑戰(zhàn)、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問題、平臺與維修人員法律關系模糊等。
消費者維權的法律途徑主要是:與平臺協商、向消協投訴、申請仲裁、提起訴訟等。
相關的平臺應加強入駐審核機制、資質審核和背景調查。減少杜絕亂收費現象,解決服務質量參差不齊、信息不透明問題,加強平臺監(jiān)管,不要誤導消費者,讓消費者在選擇時產生誤解,產生糾紛。一旦有糾紛,消費者維權困難,難以有效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。需要加強消費者教育,通過各種渠道向消費者宣傳家庭維修的相關知識和維權方法,提高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辨別能力。此外,建立行業(yè)標準、完善法律法規(guī)等。
專家介紹:馬玉榮,中國人民大學網絡經濟學博士,現為北京科技大學天津學院經濟學院副教授,曾任職國務院發(fā)展研究中心直屬單位,在各類學術期刊發(fā)表學術論文20多篇。曾主持人民大學研究生科學研究基金項目“碳市場信息服務平臺建設”課題研究,參與國家社科基金《氣候適應與韌性的底層邏輯——對中國西部兩個脆弱村落的比較研究》、國務院扶貧辦《開拓藍海市場扶貧攻堅》、商務部《G20與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議程》等多項課題研究。
針對家庭維修平臺亂象問題,國內知名網絡消費糾紛調解平臺“電訴寶”發(fā)起專項調查行動,涉及對象包括啄木鳥家庭維修、魯班到家、萬師傅、匠多多、天鵝到家、e修鴿、58同城、到位、神工007、師傅閃到?、師傅邦?、天貓到家、京東家政、輕松到家等平臺,如您遇到過被家庭維修平臺亂收費等問題,可向我們提供線索。
國內知名網絡消費糾紛調節(jié)平臺“電訴寶”,攜手“一帶一路”TOP10影響力社會智庫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(fā)起“2025第十四屆網絡消費315調查行動”。(詳見:http://qjkhjx.com/zt/2025315/)
行動通過:1)系列數據報告發(fā)布,為消費者揭開迷霧;2)發(fā)起主題調查行動,剖析網絡消費“重災區(qū)”;3)發(fā)布315消費預警,避免霧里看花;4)啟動315大模型前瞻,AI介入分析平臺性價比;5)開啟315行業(yè)風險大預測,各行業(yè)問題“一網打盡”;6)典型案例披露,避免“重蹈覆轍”;7)電訴寶“云315”平臺聯動千家網絡公司,為用戶“保駕護航”;8)全國近5000注冊媒體記者聯動這八大方式,以輿論監(jiān)督為鞭策,驅動行業(yè)健康發(fā)展。